尊龙新闻
cq9电子“金九银十”招聘季将至!金融机构高薪招徕ESG人才求职者该做哪些投资准备?
正值“金九银十”招聘季前夕,在金融机构降薪消息频频传出的同时,贴着“高薪”标签的新领域—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正备受金融求职者关注。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ESG人才吸引力洞察报告2023》显示,近一年(2022年5月-2023年4月)ESG新发职位(人才需求)较上一年(2021年5月-2022年4月)增长了64.46%。招聘给出的平均年薪为31.49万元,比上一年的28.22万元增长了11.58%,其中金融行业ESG岗位对应的招聘年薪高达34.03万元。
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券商给出的ESG相关岗位薪资普遍较高,中位数给到了3万元至6万元的月薪,其中,还有券商称相关岗位享24薪制。
一方面,金融机构对ESG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市场上ESG领域的培训和课程良莠不齐,金融求职者该如何进入ESG领域就业,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8月22日,在2023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论坛举行期间,界面新闻记者采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院长、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博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新智慧储能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俊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吴海峰,就ESG人才需求相关问题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界面新闻:就您观察,目前市场上ESG人才的就业前景如何?人才供给面临哪些挑战?
赵俊华:ESG在国内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2018年我们和华夏银行联合发布研究报告,当时华夏银行子公司华夏理财发了中国第一只银行ESG理财产品,三四年之后国内银行ESG理财产品快速上涨到100只。
几年时间里,ESG领域在国内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局面,现在我们国内主要的大型商业银行几乎全部加入了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业务拓展很快,自然人才需求就水涨船高。但是,国内的整个绿色金融和国外还没有完全接轨,相关的绿色金融的业务,很多时候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的业务模式,比如银行业的贷款,但是总体来看,我对ESG相关的领域的人才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张博辉:现阶段我们的ESG人才主要供给方之一是高校,高校开设ESG相应的课程数量非常有限。高校开设ESG课程,首先需要ESG方面的研究者学者,在100个金融学里与ESG相关的研究的学者可能只占10%或者是20%,那么学者如果不做相关研究,就比较难在课堂中给学生讲述相关的课程,所以,现阶段不仅是中国,在海外很多高校也还没有很系统地构建ESG或是可持续金融相关的课程。
当前的现状更多是,高校老师根据自身兴趣点,比如CSR(企业社会责任)和ESG,专门开设企业责任、价值投资或影响力投资的相关课程,但这些课程没法形成系统。举个例子,可持续金融包括绿色金融、普惠金融、ESG投资和影响力投资等几类金融工具,如果只关注ESG投资的二级市场投资、影响力投资的一级市场,比如银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普惠金融,可能就对ESG了解得并不全面。
吴海峰:我们面临的ESG市场是庞大的,但人才供给远远不够,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我们没有成体系的教材和课程,很多的金融课程还是围绕着传统的股票债券回报率、金融风险等方面展开,没有涉及如何去进行ESG披露、碳数据统计、碳模型搭建,人才的空缺将会严重制约可持续金融市场的发展。
但是我相信我们起步也不晚,在发展中国家中我们是率先认识到金融市场可持续转型重要性并进行业务模式转型的国家。虽然有些国家,例如欧盟的部分国家走在前列,但和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比,我们并不是很落后,所以只要能够意识到可持续金融转型市场的重要性,相信随着我们举国的力量去推动,人才供给问题在3—5年内可以解决。
界面新闻:对于有意从事ESG领域的金融行业求职者cq9电子,该如何进入?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
张博辉:求职者需要去了解传统的金融机构,了解传统金融机构中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这是金融的基础知识。在金融基础知识之上,求职者如果可以进一步了解关于环境科学相关的课程,再去构建ESG理论体系、理解ESG评级时至少不会很迷茫。举个例子,比如能理解ESG评级为什么会把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或一氧化氮囊括其中。
在可持续人才画像方面,更多是需要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仅仅只了解单一的金融知识,还需要学习更多的学科,比如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同时,因为在构建ESG评级指标时,会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所以还需要具备数据分析的能力。
赵俊华:ESG的覆盖面很广,涉及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一个从业者不见得能成为对所有环节都特别熟悉的专家,比如环境保护方面还可以细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排放等领域。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ESG领域从业者非常需要交叉学科背景,比如既懂金融,又能成为ESG里某个特定领域的专家,求职者需要找个垂直的领域切入进去。
这也对ESG从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可能只学某一个学科的知识已经不够了,还要有多个学科的交叉的背景,但另一方面来讲,形成交叉学科背景后,从业者的竞争力也就更强了。
吴海峰:当前,ESG行业的缺口仍然非常大,有意进入ESG领域的求职者应抓住一个细分行业。ESG包括公司治理、环境和社会责任的方方面面,可以抓住一个分支,每个分支背后均涉及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低成本的数据采集,这需要计算机数据科学、数据分析的硬技能。
此外,对可持续金融领域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些ESG报告层面,形成报告的背后还有方方面面的技术和知识的储备,我相信具备有这方面基础的人才,转行进入ESG行业,结合金融的学科背景应该可以游刃有余。
界面新闻:当前,一些社交媒体上的帖子里,会为ESG行业贴上“高薪”的标签,实际背后是售卖ESG培训课程和培训。对于这种现象,您怎么看?
吴海峰:ESG薪酬高低是市场化来决定的,有些企业ESG风险敞口特别大,特别是高耗能企业,需要面对资本市场,特别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债权人、债券人,缺口大且急,支付的薪水就很高。总体来看,金融行业有迫切的需求,特别是对外资本市场有敞口的金融行业,这方面的市场需求特别旺盛,所以他们给的薪酬普遍比传统金融岗位要更高一些。
现在我国ESG还在早期发展阶段,求职者机会很多,但需要认清资质,辨别套着热点去新瓶装旧酒的培训课程。
张博辉:首先,现在社会上有些机构,专门开设ESG相关的课程,但是涉及到很多的问题,比如培训和教育更多的是零散化的,不是系统化的,学生学完这门课不一定能全面掌握ESG领域的知识。
其次,ESG、可持续金融领域,在国内外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很多创新的金融产品随之推出,如果形成一门课,必须随时更新最新的金融产品,这样对求职者才能有所帮助。求职者进入一个金融机构后,才能把最新的工具应用到实践中。
最后,一些课程的教材或内容相对比较老旧和陈旧,更多的是概念性的内容缺乏最新实践cq9电子。比如有些求职者已在CFA的人才认证中学习了ESG的课程内容,就不需要再去报一个班学习,这样投资和收益并不明显。
张博辉:对于ESG人才培养,需要构建更加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能让学生和老师,更加全面地去了解可持续金融。ESG人才需求非常大,因此我建议一是做更多的研究,二是需要更多的教材,三是开设相关的专业,四是形成相关的学科。
赵俊华:我觉得ESG人才培养更多需要一个成形的体系。在高校方面,据我了解,其实有不少学校推出了相关ESG课程,例如与低碳与或碳相关的培训的课程,甚至是学位项目投资。但仅仅只有高校还不够,还需要从高校到产业再到权威的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形成完整的人才培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