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新闻
走中国特cq9电子色金融发展之路
cq9电子cq9电子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助力金融结构优化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统筹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化解是工作重点。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日前开班,习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有序推进金融业改革发展、治理金融风险,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但金融业的市场结构、制度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客观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习曾这样形容经济与金融的关系:“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从增量模式转向存量模式,金融发展也需要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
我国是商业银行为主导、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商业银行在金融资源配置上掌控绝对的“线年年底金融,我国银行业机构总资产规模(379.39万亿元)占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规模(419.64万亿元)的比例超过90%,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占整个社会融资总规模的80%以上。然而,“刚兑”(刚性兑付)资产的存在扭曲了金融体系的风险收益机制,商业银行往往更愿意将资金配置到风险相对较低的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为代表的“刚兑”资产,出现不少具有高质量抵押信用的企业利用“廉价、宽松”的银行信贷资源盲目“加杠杆、扩产能”的现象,重蹈粗放增长模式的覆辙。
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在于金融结构失衡。因此,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优化金融结构。建设“金融强国”,需要多方发力。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我国金融部门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远超实体部门,大量金融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并未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而是淤积在房地产、股市、衍生品市场等经济体系领域中“以钱生钱”甚至“自我膨胀”。中国政府网援引的《经济日报》数据显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人口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cq9电子,是稳就业、稳民生的关键所在。推动金融体系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改善微观经营主体的融资状况为主要渠道,以支持经营主体的创新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因此,打造现代化金融体系需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为经营主体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因地施策”地鼓励中小金融机构依托地区发展特色开展差异化经营,贯彻落实金融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走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宗旨,以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经济的做优做强奠定“金融强国”的发展基础。
我国经济供给侧改革首要在于金融供给侧改革,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金融结构优化。金融制度创新作为引领金融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传统金融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促进融资主体、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提升资本市场的包容性,推动我国资本市场从“融资”向“投资”的良性转变对于提升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具有关键作用。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参与主体的成熟度相对较低,法治诚信环境有待完善等问题较为明显。要从制度创新和政策设计层面推动金融机构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金融部门由偏好“刚兑”的间接融资为主向更富“企业家精神”的直接融资转变,引导金融部门积极主动支持微观企业主体的研发创新和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推动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一方面要通过注册制改革的实践鼓励市场融资主体提高信息披露程度,推动经营主体之间的兼并重组并淘汰落后产能,加快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普惠金融的能力,通过资本市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设计有效激发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积极性,促成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另一方面,要着重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等基层试点、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的风险补助以及政策引导等机制设计降低资本投资的风险水平cq9电子,加快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及提升风险管理功能,强化风险资本投资意愿、提振资本市场投资信心,满足不同层次企业的融资需求。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助力金融结构优化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统筹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化解是工作重点。
第一,要防范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引导各类型银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在优化银行分支机构合理布局的同时,要坚决制止银行分支机构、网点的扎堆设立和无序扩张,优化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中小银行网点布局,鼓励其坚持差异化市场定位、激发地区创新活力。
第二,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过去几十年间,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导致了房地产企业杠杆率普遍过高,在挤出其他生产主体信贷资源的同时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诱发的可能。因此,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要始终坚持“房住不炒”的基本定位,加快落实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以及“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等“三大工程”建设,一视同仁地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发展。
第三,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建立同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会严重挤出市场主体的信贷融资,低效占据大量金融资源。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做好自身的“经济体检”,在“查病”的同时“治已病”,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地区审计执行力度、严禁新增地方隐性债务、优化自身债务结构,健全权责相一致、激励约束相兼容的债务风险处置机制。
(作者蔡庆丰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刘昊系该校金融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