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新闻

尊龙凯时app供应链及供应链处分精选(九篇)

2024-04-1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全球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企业的市场把握能力要求也越发提高,面对这样的竞争环境,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模式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在此大环境下,很多企业纷纷选择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而现在,供应链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供应链自身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供应链上风险存在不少。企业供应链实际上是个整体,如果任意部分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供应链无法正常工作,这会影响到很多生产、流通企业和用户。面对供应链风险的蝴蝶效应,我们必须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评估,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采取切实的防范方法,以保证供应链连续,安全、有效地运行。

  供应链风险,是指供应链上存在的风险,即在在特定时间内,特定地点,特定客观条件下,由风险因素引起的风险事件的发生,影响了供应链预期的正常运行,是供应链面临的可能损失。它的发生,会直接破坏供应链整体安全运行,从而无法达到企业管理的预定目标,造成成本增加和供应链效率下降,是导致供应链网络失败的意外事件和不确定因素。

尊龙凯时app供应链及供应链处分精选(九篇)

  正是由于供应链结构这种独特性,供应链风险和企业普通风险具有着诸多不同。供应链具有复杂性、传递性、多样性、实际运作性、和二律背反性。在这里我要特别提的是供应链具有“牛鞭效应”。 所谓“牛鞭效应”是市场营销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现象,是销售商与供应商在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等方面博弈的结果,增大了供应商的供应、生产、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不稳定性。供应链越长,中间非价值生产过程越多,“牛鞭效应”越严重,供应链效率越低下。

  对于供应链风险分类及产生的原因,根据风险来源,可将供应链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1.道德风险。对于供应链上各独立企业来说,自己利益经济利益最大化是合作的基础,为了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实现自己目标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就可能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举动损害其他个体的利益,比如偷工减料、降低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

  2.信息传递风险。随着供应链的规模不断延伸,其内部结构也将变得异常复杂,这样的情况下会导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信息的失真,而且传递效率也会大大降低,这样会引起行为主体决策失误,导致供应链上风险的传递。

  3.信任危机风险。由于供应链中各独立主体都有自己特有的经济利益考虑,往往不能信任合作伙伴,互相利用,从而导致不会共享信息。而有的成员更是因为某些原因,不遵守合同的规定,损害合作企业的利益。这些行为往往会导致供应链成员之间良好合作关系的破裂,从而导致供应链经营风险的产生。

  4.企业差异风险。供应链是由多家企业成员组成的,每个企业之间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文化制度和核心价值观都各不相同,这样在面对问题时,各个企业都有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解决思路,解决问题,这样也会造成结果的差异化,这不仅会造成供应链上的混乱,还会在企业之间产生各种各样难以协调的矛盾。

  5.物流运作风险。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纽带,供应链要发展就离不开高效运作的物流系统。而在实际运行中企业很容易会在原料供应、原料运输、原料缓存、产品生产等衔接过程造成错误,而这些衔接错误也会造成供应链在传输过程中物流不顺而形成相应的风险。

  6.组织生产风险。如果生产计划安排的不合理,导致了生产过程中某一环节上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中断。

  1.经济波动风险。如果经济陷入萧条状态,会引起因为产品库存,导致成本上升;相反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则会容易造成企业生产所用原材料供应紧张,造成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经济的波动越大,产业政策转型对某些供应链的影响就越大,甚至会使供应链发生中断。

  2.自然环境风险。面对自然灾害,例如飓风,暴雨等,因为具有不可抗拒性,会对供应链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3.政治变动风险。政府实施某项政策会对供应链产生影响,社会公众、机关团体及社会媒体的反应及做法都可能会给供应链带来风险。

  4.货币风险。因为我国采取浮动汇率制,会造成外汇的不断变化,对于原材料采购来说,容易因为汇率的变化,造成相应的风险。

  5.法律风险。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修改相应的法律和形成新的法律条款,而这样因素也会对供应链的良好,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6.市场需求风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增加了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得市场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这很容易增加整个供应链的经营风险。

  由于供应链上的风险是难以预测的,且一个细节的变动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个供应链,因此我们需要对供应链上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它对于供应链的流畅运行,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同时他与成员企业的利益也是密切相关的。

  1.不可预见的因素可以通过以往的数据进行预测评估。比如,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交通事故导致的供应链问题的大致概率是一个比较稳定数据,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评估交通事故导致供应链的风险。

  2.根据经济波动和产业政策来评估,经济波动大,产业政策转型对某些供应链的影响就大,企业可能原材料短缺或产品成本上升,甚至使某些供应链发生中断。但经济波动,产业政策一般是长期的,风险一般较容易控制。

  3.信息错误导致供应链的运作,可以从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手段,信息反馈机制,信息处理能力多方面评估。一般来说,企业上下游间的信息有先进的通讯方式,及时的反馈机制,规范化的处理流程,供应链风险就小,反之就大。

  4.供应商评估可以根据供应商的财务状况,主营业务的变化、技术创新的能力,企业的在行业中竞争力综合考察。供应商的变化对供应链影响最大,对供应商尤其是与供应材料有关任何变化充分重视,建立一套充分评估机制。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已经知道了,尽管供应链在企业的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内外部的因素,供应链上风险仍不可避免的发生。为避开风险,让供应链各成员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应该采用一些措施,才能获得最大的企业效益。

  1.设立多供应商、多供应渠道的多头供应链体系,对供应商进行跟踪评估。设立多头供应链体系是解决供应链瓶颈、预防供应链风险的重要举措,保证了产品的稳定供给。而对供应商进行跟踪评估则不仅有利于本企业取得物料的及时性,也可确保供应商供货的质量水平;

  2.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灵活的信息共享机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供应链上的企业应当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多种信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通过使用EDI、ERP等互联网技术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减少信息流通环节,加快信息反馈,建立成熟的信息传递渠道,确保供应链所要求的信息完整、可靠和安全。

  3.构建激励机制。对供应链上出现的道德风险,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和机制,是合作伙伴能得到比原来更大的收益,这样他们就不会去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从而降低了道德风险发生的几率;

  4.重视柔性管理。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需求和供应方面的不确定性,通过互相提供柔性可以部分消除外界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传递供给和需求信息。柔性管理是消除有外界环境不确定性引起的变动要素的一种重要手段;

  5.规避风险措施的制定。由于供应链在传输过程中,很难避免突发风险的发生,所以企业应该提前制定好应该措施,这样在风险发生的时候,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供应链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日益重大。但是供应链也不能就会达到理想的经营目标,我们在运用供应链的过程中,也要仔细地分析与评估其风险,并且尽量规避风险。这就要求各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企业文化等,构造有效供应链体系,运用的管理策略,形成稳定,安全,高效的供应链。

  [2]陈素芳.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分析及评估.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01

  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是供应链的协同,有效的协同可以加快供应链成员对最终需求的响应速度,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各节点企业的绩效,实现共赢的局面。供应链协同管理正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一)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强调通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和协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最终实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供应链管理强调以下思想:①系统思想;②核心竞争力思想;③合作性竞争思想;④顾客服务思想;⑤集成思想;⑥“双赢”或“多赢”思想。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竞争-合作-协调”机制的、以分布式企业集成和分布式作业协调保证的新的企业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实际是通过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自律反馈机制来实现最终目标,达到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合一。

  (二)企业协同管理概念的应用。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战略管理学家伊戈尔・安索夫将协同纳入管理的范畴。他定义了协同在管理上的概念:所谓协同,就是指企业通过各业务单元的相互协作,可以使企业的整体价值大于各独立组成部分价值的简单加总。企业管理的协同强调的是企业管理者不仅仅要注重企业内部资源优势的发挥和利用,而且应该关注企业所处的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的变化,也就是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变化统一起来。

  (三)供应链协同管理概念的界定。将协同学思想引入供应链管理理论后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内涵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与各合作伙伴共同借助信息技术和各种管理方法,集成供应链上分布的各种资源,对供应链各节点间的协调同步运作和无缝对接实施动态管理,并运用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规律抑制和衰减供应链上的不良涨落,激励和放大其良性涨落,实现供应链的价值创新。

  (一)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为保证整个链条的运行达到最佳状态,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形成了既分工又合作、既独立又融合的关系,而这种分工合作、独立融合的基础就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信息的畅通传递和动态分享。

  1、信息共享增加了成员间的互信,减少冲突,降低运营风险。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物流商和零售商组成的较为松散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利益追求,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经营战略、目标市场和运营模式。此时,维系供应链整体性的力量除了各种各样的契约、管理关系、联盟、协定以外,就是供应链中所有成员之间有效、及时、全面的信息共享。另外,供应链运营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使供应链面临很大的运营风险,在信息共享的情况下,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可以及时沟通、协同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供应链整体的运营风险。

  2、信息共享有利于实现聚合效应。供应链是由一群具有不同能力的企业组成的虚拟动态联盟,其核心理念就在于通过整合多种核心能力来抓住市场机遇,实现聚合效应,在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中做出敏捷的反应。要实现“1+1>2”的聚合效应,关键就在于供应链节点企业间能否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只有实现有效的信息对接与信息共享,各节点企业所掌握的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才能真正表现出来,也才有可能做到节点企业间的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3、信息共享有利于实现供应链整体的计划、控制和协调。在供应链中存在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这三种主要的流。若把整个供应链看作是一个系统的话,那么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就是该系统中的执行机构。在整个供应链中,物流从供应链的上游流向下游,直至最终消费者;信息流和资金流则逆供应链而上,把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资金情况和产生的各种信息传递给各个节点企业。可以说,信息流起到了反馈作用,信息共享在整个供应链运行中所起的作用正是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流畅性。

  (二)战略的选择。供应链战略是用于指导整个供应链高效运作、增强供应链整体竞争能力并获得最大整体利益的原则和规范。一方面供应链战略明确了供应链组建的目的及意义,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在共同战略的指导下如何互相协作;另一方面在共同目标的规划下,供应链战略已成为了各成员企业行为的基本规范。一般而言,战略协同是对供应链管理中事关全局的重大核心问题的合作与协调,是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的重要基础。依据战略的选择过程,供应链战略协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次:

  1、竞争战略与供应链运作战略协同。战略协同是指企业的竞争战略与供应链运作战略所要实现的目标相同,也就是说竞争战略所要实现的目标与供应链运作战略用来建立供应链能力目标之间的协调一致。

  2、节点企业内部的战略协同。在企业内部整个供应链上,新产品研发、生产运营、市场营销、分销物流、客户服务等各个业务部门,还有很多的支持部门,如财务、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彼此的战略具有适配性,能够协同一致。

  3、节点企业之间的战略协同。供应链的战略协同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应突破企业边界,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客户,使得各个节点企业的职能性战略(如人力资源战略、营销战略、财务管理战略、运营战略等)与供应链战略保持一致。

  (三)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在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中实施一定的激励措施,可以有效地鼓励节点企业与其他节点企业共享更多的私有信息,以建立更加长期的、多阶段的信息共享“联盟”。可以在各节点企业之间签订合约,秉承“多共享、多收益”的原则,根据各企业的贡献大小,合理分配信息共享带来的额外利润。

  1、实施信息共享的标准化建设。供应链共享信息的标准化,就是指信息内容、信息结构形成一个整体标准,保证各种信息可以在供应链内外多个信息系统中及时、畅通、无障碍的发送和接受。这种信息标准化,可以防范信息“个性化”泛滥,保障所需要的信息可以在供应链内外无障碍地传递和共享。供应链管理中对信息共享的标准化建设有三点要求:信息必须规范化,有统一的名称、明确的定义、标准的格式和字段要求,信息之间的关系也必须明确定义;信息的处理程序必须规范化,处理信息要遵守一定的规程,不能因人而异;企业各部门按照统一数据库所提供的信息和管理事务处理准则进行管理决策,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

  2、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协同机制。从研究综述来看,信息共享的价值在不同的条件下是不一致的,那么信息共享究竟是有利还是无利呢?无利的话企业之间是否还需要共享信息呢?用供应链协同的观点与之相结合则可较好地解释这些问题。从协同的观点出发,信息共享价值需要与供应链整体目标以及协同目标相结合。协同必定需要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并不能保证实现供应链协同。另外,供应链整体利益与企业局部利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也需要统一考虑。

  综合权衡利弊,信息共享给不同参与人带来的利益表现不同,这涉及共享成员间额外收益重新分配的问题。信息共享如果对共享任何一方都不带来好处,则此信息的共享就是浪费。但如果其对共享一方或整体能带来明显好处,则得利方就可对另一方(利益受损者或新增收益较小方)采取适当的补偿或激励,通过重新分配新增收益,使其也愿意共享信息。综上所述,协同而不进行信息共享,协同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信息共享而不加以协同,信息共享的价值就得不到真实的体现,不可能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优化。信息共享是供应链协同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提前进行合理的信息共享设计是供应链协同所必需的。

  1、谋求中间组织效应。现实中,企业之间存在一种“中间组织”关系,即它们通过技术、资本、人才等方面的交流,既不完全采取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不完全采取导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它们的关系在形式上保留着许多市场交易关系(以价格为决策依据)的特征,又融入了一些组织内部关系的特征(企业之间关系已带有固定性)。中间组织既具有内部一体化组织的一些控制和协同优势,又保持了市场的灵活性。这种“中间组织”的作用表现在:①稳固、强化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②发挥协同效应。

  2、追求价值链优势。作为竞争优势的源泉,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及其联系与各种价值链本身同等重要,它可以为企业提供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价值链管理的核心就是使企业形成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企业供应链的协同效应。所谓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供应链协同,是指运用价值管理的方式从企业计划的预测和制定开始,形成原材料采购、供应商管理、储运管理、生产分销及服务过程中的战略匹配性,从而在满足客户需求、加快反应速度和降低运作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整个价值链上的新产品研发、生产运营、市场营销、分销物流、客户服务等各个业务部门以及如财务、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支持部门,能够协同一致。

  3、构造竞争优势群。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成为全方位的竞争,任何企业要获得持续的成功都不能再简单地依靠一种竞争优势,构造一组动态的竞争优势群系统越来越显示出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有能力构造必要的竞争优势群系统,就算能自己构造也颇费时日,并有可能错失发展进取的良机。供应链协同是一种较为便利和便宜的方式,可以使成员企业优势互补,形成共赢局面。

  (1)目的性原则。构建供应链协同程度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现有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诸方面的衡量,判断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协同程度,找出供应链的瓶颈所在,指出改进供应链协同的方向,不断提高供应链协同绩效,最终促进供应链的健康发展。

  (2)现实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精炼简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要小,要有利于供应链各合作伙伴企业通过自身的评价指标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比较,挖掘潜力,同时也应成为供应链各成员企业自我诊断、自我完善的有力工具。

  (3)系统性原则。鉴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协同程度评价的对象是一个多层次、多维结构的系统,关系复杂,因而在评价过程中,对任何一个问题的分析都要考虑整体,遵循系统性原则。

  (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供应链协同管理评价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评价对象复杂,有些问题难以量化,有些问题如果不进行量化又难以说明问题。因此,在评价供应链协同管理程度时,应综合考虑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尽量以定量分析为主。

  (5)发展性原则。建立绩效评价指标还必须具有发展性,即根据具体协调的特征和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便灵活运用。

  2、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指标体系。设置良好的激励并使其与目标保持一致,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其一,根据契约理论与博弈论来构建一个恰当的契约或博弈机制。这个契约应既能保证供应链的运营最优,又能保证供需双方的自身利益方向一致,使供需双方都没有偏离供应链最优轨迹的意图;其二,在契约里有难以涉及(某些条款达成成本过高),或难以操作,或难以处理的意外事件时,按某种“默契”或行动准则等进行运营,从而使供应链整体最优。

  企业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涉及了从战略和运营等角度对集群式供应链的价值网的整体、各环节(尤其是核心企业)运营状况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运营关系等所进行的综合分析评价。Kaplan和Norton(1996)提出的平衡计分卡理论认为,对企业的绩效评价应从财务、内部业务流程、客户角度、创新和学习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想,从财务、内部业务流程、客户角度、创新和学习四个角度衡量获得成功的一些关键要素。

  应用基于平衡计分卡思想模式的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评价,是改善其协同能力,实现“共赢”的基础。把供应链系统发展战略和远景置于中心地位,同时又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的、可测评的目标和指标,提出相应的指标框架体系,既强调了对整体的绩效,又兼顾了各个成员企业的业务实施。

  [1]张定方,姚洁.企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评价[J].企业经济,2009.11.

  [2]贾瑞霞,李云.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北方经济,2010.1.

  随着Inte rnet的普及和Intranet/Extranet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可阻挡。在这种新的商务模式下,企业间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如何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价值链是分析和挖掘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方法。企业必须对传统价值链进行重构,不断优化整个链条,提高整体效率,从而创造更多价值。建立电子供应链是电子商务环境下重构价值链的一种有效形式。供应链并不等同于“垂直整合”。垂直整合意味着对上游供应者和下游用户的所有权。这曾经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战略,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都关注于他们的“核心能力”,其他事情则都是通过“外购”。

  如前所述,价值链是分析和挖掘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基本和有效方法。实际上价值链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是一个动态调节的过程,并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加强链中各节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以达到整体最优。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价值越来越多地建立在信息和知识之上,这必将会给基于制造和物质产品生产,价值增殖是通过大量产品装配和制造技术实现的传统价值链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应利用电子商务有效改善或改变价值链内部和外部联系的内容与方式,重构价值链,以优化整个链条,提高其整体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既然企业内部供应链是企业价值链极为重要的组成,企业外部供应链与企业外部价值链又有许多地方重合之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价值链各环节冲击最大的就是内、外部后勤,甚至说就是供应链管理。所以我们把电子商务环境下建立电子供应链作为重构价值链进而获得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

  供应链管理核心是合作与信任。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标。

  供应链管理的中心在于管理关系,目的是为链条上的所有成员赢得更多利益。从“供应链管理”的内涵来看。将其称为“需求链管理”会更好的体现出这一链条是由市场驱动,而不是由供应商驱动的。同时“链”这个字应该换作“网”,因为在整个系统中常常有多个供应商,实际是供应商连着供应商,还有多种多样的客户和客户的客户。扩展此观点,供应链管理应更准确定义为:相互合作共同控制、管理和改进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和信息流的多个互相联系和依赖的组织的网络。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后勤管理的延伸。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企业的竞争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实体而与其他相似的独立企业竞争,相反要建立对迅速变化的市场反应更灵敏的并且在价值传输方向更一致更可靠的价值传输系统。要求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集中于这些目标的实现。这意味着企业需要通过比竞争者更好的管理核心流程(新产品开发、供应商发展、完成订单和顾客管理)为顾客和消费者创造最优价值。

  (1)反应能力。在如今准时制社会中,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具有决定性意义。供应商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顾客挑剔的要求最需要的就是敏捷。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敏捷确实比传统计划管理意义上的长期战略更重要。

  (2)可靠性。提高产品质量的最好办法是通过流程控制。在后勤流程中,提高可靠。眭的关键是提高运送渠道的透明度。如果找到一种方法开放供应渠道,使其从头至尾都是透明的,反应的可靠性就一定会提高。

  (3)客户关系。从供应商角度看,供应商与客户流程之间的相互联系越多,他们的相互依赖性就越强,从而竞争者就越难以侵入。成功的供应链是那些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并不断寻求互利互惠的解决办法的供应链。这不同于过去流行的关系模式,它将在未来的供应链竞争时代中盛行。

  综上三点论述,反应能力、可靠性和客户关系应是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外部整合显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供应链模式。在没有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之前,外部整合只是一种理想,不可能付诸实践。现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其成为可能。

  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在整个客户和供应商网络的有效合作,从而导致生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和客户服务改善。因此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高速、低成本的沟通与合作是有效成功的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正把全世界连成一个巨大的供应链网络。并从根本上改企业对企业的供应链模式。

  电子供应链将使全世界的客户和供应商“天衣无缝”地联系在一起,几乎可以瞬时地交换信息。进而会获得更低成本、更少库存、更高质量决策、更短周期和更好客户服务。

  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使我国的零售行业在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但较发达国家同行业水平而言,目前我国零售企业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概括我国零售企业特点如下:大型零售企业持续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零售行业的营业额都保持较高、较快的增长。零售行业市场蓬勃发展,销售额及其利润都相当可观。其二,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分析我国零售行业的营业额及市场份额可得出,市场集中度在逐年升高。其三,混合经营优势明显,品牌专卖的发展势头凸现。近年来,混合经营优势依然明显,零售专卖企业也异军突起,如国美、苏宁等零售行业。外资零售企业发展活跃随着我国消费能力的逐步增强,外资零售企业越来越多地涌入我国,外国的地零售企业带来先进的经营模式、管理理念的同时改变并影响了我国的消费环境,对我国零售企业造成不小压力。其四,零售企业并购重组明显增多。为了增加自身的竞争力,我国的零售企业近年来不仅迅速扩大本企业的规模,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侧重并购重组等扩张方式。此种方法能够使收购企业的规模及竞争力迅速扩大。如:2006年国美以52.68亿港币收购永乐电器,在收购的同一年,国美的全国门店总数迅速扩大到原来的2倍,总数达820家,成为全国零售营业额最大的企业。为了有效提高我国零售行业的竞争力与盈利能力,需要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加强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业务流、价值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它是在社会化生产分工越来越细、产品生产日趋全球化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当前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探索阶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通过贸易伙伴间的密切合作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最好的服务的管理,各个贸易伙伴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它的目标是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的速度、效益及附加值,为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贸易伙伴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供应链过去曾特指产品生产中物料采购和供应过程。现在则指在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业务流程及业务伙伴之间发生的,贯穿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加工制造到将产品提交给客户的整个过程中物流和信息流所构成的价值链。由于伴随物料移动的路线存在着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两方面内容,因此供应链也常被称为供需链。扩展的供应链范畴还应包括产品售后服务阶段的内容。供应链管理就是对供应链上各个相关企业、组织和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进行规划、控制、协调和平衡,以提高其效率和效益。这是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供应链管理的外延:在供应链上价值的流动过程中,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产品总装制造企业、物流运输企业、分销商、零售商甚至售后服务部门都要为用户提品或服务。这些处于不同环节的企业必须协同工作,管理和优化供应链上的价值流动过程,降低库存,增强灵活性,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管理和优化供应链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核心内容和首要任务,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竞争力。当前的竞争己不仅仅是企业之间对资源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或说是供应链的管理水平高低的竞争。这是供应链管理范畴的外延。

  供应链昔理对零售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国内零售企业件遍对零售企业的认识不够,供应链的昔理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

  目前,除了像联华、华联等少数大型零售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供应链外,国内大多数零售企业的供应链建设都残缺不全。中国物流编码中心曾对中国制造企业和零售企业的供应链昔理现状所进行的调查泉示,被调查的零售企业中,89.6%的企业不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昔理,80.6%的企业根本没有设置供应链昔理部门,在不到20%的设有供应链昔理部门的企业里,他们所理解的供应链昔理也仅限于物流昔理,卞要负责产品采购、仓储和运输等,而不具备统一协调整个企业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昔理能力,也不涉及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系的昔理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零售企业的渠道昔理不合理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仍然是一种利益对立的关系。零售企业与供应商在供货价格上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零售企业在市场竞争口益激烈、销售毛利趋于下降的压力小,不断向供应商压价,以供应商的让利作为企业利润来源之一;供应商则隐瞒商品真实成木,以各种理由和手段变相提价。双方在价格上进行博弈,互相把渠道成员作为利润来源,严重损害了双方之间的关系,致使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不能建立相互信赖的协作伙伴关系,失去了合作的基础。因此,零售企业无法内联外引,建立高效率的供应链。许多零售企业在迅速扩张企业规模时都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在内部形成了卓有成效的物流。但是,由于与供应商之间相互分割,企业内部物流的高效率与外部的非效率并存,最终还是导致了整个企业供应链的非效率。

  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松散,使得缺货现象时有发生、上述调查中,很多零售企业反映时而发生缺货,主要原因就在于供应链各节点上信息不畅,供应链昔理混乱导致企业商品周转速度很慢,倘若零售企业按品类设置部门,由某一团队统一负责该品类商品的采购、仓储、销售工作,将极大的提高昔理效率。但是,很多企业却是按照职能设定部门的,部门间信息共享信息差,内部供应链存在脱节现象。

  现代的供应链昔理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信息系统有助于零售企业口常事务的处理,开展电子商务,支持多层次决策,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流通的快速通道,我国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零售企业尚未建立企业信息系统,已经建立了企业信息系统的企业中,尊龙凯时app信息系统也多是内部局域网,没有形成与供应商、生产商、中间商等相互连接起来的信息网络。这远非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应有之意,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生产企业缺乏对商品的条码、ID代码、应用标识、EDI等技术的运用,零售企业与生产企业对以上技术的运用不够统一,致使零售企业在订货、仓库昔理、商品运输规划等问题上仍需要大量人工劳动降低了物流效率、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刚刚在我国兴起的管理理念,但它符合我国物流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因为物流业是第三利润的源泉,而供应链管理正是这种利润的发掘方式。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报刊、杂志,大力宣传这种方式,使企业从未知到知之甚少,进而到精通,并把之用于实践,再从实践中检验、修正这种方式。同时,着手创建自己的人才培育中心,培养出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状大人才队伍。

  供应链系统设计是以 Internet/Intranet 为技术基础的,其设计思路是:将集成的供应链系统的内在机制视为由相互协作的智能模块组成的网络,每个模块实现供应链的一项或几项功能;每个模块协调动作。这样的系统结构有利于系统获得可重构、可重用、可扩充性。为供应链运作提供支撑的信息平台要能够通过信息在供应商、零售企业和顾客之间无缝、迅速流动,从而实现对三方资金流和物流的高效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同时使企业竞争力得到增强,具体来说,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系统需要以新技术为基础实现以下功能:具有业务流程的重定义功能;具有工作流 管理机制,能对供应链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具有兼容加盟成员异构系统的商用敏捷供应链机制;提供通用报表工具,帮助企业深层次对数据进行挖掘利用,支持决策;可有效扩展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信息平台应该具备在现有平台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使零售企业能够拓展电子商务的功能。

  对于功能型商品应当侧重于降低物流成本,采用效率型供应链,实施有效客户反应(ECR)系统。从提高商品供应的效率入手与上游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相互协调的供应模式,零售商总部利用 POS 系统提供的商品销售信息,以及对销售量的预测,利用电脑辅助订货系统向供应商订货,由供应商或区域配送中心向各零售商店提供即时补货,拉动制造商进行产品生产,形成销售和配送的同步运转,共享物流设施和仓库资源,降低配送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流通环节可能产生的各种浪费。对于创新型商品应当侧重于降低商流成本,采用反应型供应链,实施快速反应(QR)系统。从提高顾客响应的速度出发,与供应链各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合作机制,采用 EDI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分工协作和信息共享, 缩短商品的设计和生产周期,实施JIT生产方式,进行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和高频度小批量配送,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迅速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反应能力。

  供应链管理在国外研究比较深入,因为物流技术比较发达,企业普遍应用供应链管理,为了分析和研究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必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所增加。面对变化迅速,而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单纯的依靠某一个企业的资源来满足市场与顾客的需求己经变得十分困难,尤其是在反应速度方面,早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这些变化都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在新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意识到应该为了共同的利益结成战略联盟,从而形成一条从制造商,到分销商、批发商,再到零售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供应链,通过优势互补来获得整体的竞争优势,达到双赢或共赢的效果,于是便产生了供应链管理。

  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是沃尔玛成本控制系统最有力的支持。沃尔玛被称为零售配送革命的领袖,其独特的配送体系,大大降低了成本,加速了存货周转,成为天天低价的最有力支持。沃尔玛补充存货的方法被称为交叉装卸法。这套不停留送货的供货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就是沃尔玛的高效率的配送中心。沃尔玛的供应商根据各分店的订单将货品送至沃尔玛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则负责完成对商品的筛选、包装和分检工作。沃尔玛的配送中心具有高度现代化的机械设施,送至此处的商品85%都采用机械处理,这就大大减少了人工处理商品的费用。同时,由于购进商品数量庞大,自动化机械设备得以充分利用,规模优势能够充分显示出来。第二部分是其迅捷的运输系统。沃尔玛的机动运输车队是其供货系统的另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快速的送货,使沃尔玛各分店即使只维持极少存货也能保持正常销售,从而大大节省了存贮空间和费用。由于这套快捷运输系统的有效运作,沃尔玛85%的商品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运输,其结果是沃尔玛的销售成本因此低于同行业平均销售成本的2一30%,成为沃尔玛全年低价策略的坚实基石。第三部分是沃尔玛先进的卫星通讯网络。花巨资建立的卫星通讯网络系统使沃尔玛的供货系统更趋完美。这套系统的应用,使配送中心,供应商及每一分店的每一销售点都能形成连线作业,在短短数小时内便可完成镇妥订单、各分店订单汇总、送出订单的整个流程,大大提高了营业的高效和准确性。因此,可以说沃尔玛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的传统关系历来是对立的。买卖双方成交前免不了要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买方总是企图以各种理由把价格压到最低,而供应商也是同样找出种种理由尽量抬高价格。在这样对立模式的格局下,一方所赢必然导致另一方的所失。不可能达到双赢。从近几年来的发展趋势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买卖双方的传统对立模式应当转向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因为从理论到实践都可以证明,只有合作模式才可能创造双赢的格局,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不断要求供货商压低价格不可避免地会遭到供货企业的埋怨。沃尔玛认识到与供货商的对抗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并且着手改进这种关系。沃尔玛要让它的供货商与之分享宝贵的商业信息,而这主要得益于计算机联网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早在90年代,沃尔玛的5000家供货商中就有1800家与沃尔玛建立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这样供货商可以通过沃尔玛的销售统计,及时准确地掌握自己产品的销售情况,制定更加富有针对性的生产计划,从而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宝洁公司和沃尔玛公司在这方面的合作关系就堪称典范。

  沃尔玛与供货商改善关系的另一做法是为一些大型供应商安排适当的空间展示产品,直至让供应商自行布置展区,以在店内造成一种更吸引人,更专业化的购物环境,这样就可以与百货公司和专卖店争夺顾客。与供货企业之间结成这种和谐的关系,使沃尔玛始终得以保持长期稳定的廉价货源。同时,这些产品不会因为一味的压价而导致质量下降,因为沃尔玛亲自参与了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努力。在管理供应商的过程中,沃尔玛提出了信任与命运共享的理念。正是这种理念,是沃尔玛与其为数众多的供应商们确信,大家无需为了获得短期利益而互相猜疑争斗,当问题出现时,大家会一起承担,可立即把成倍的努力用在解决问题上,如此也就确保此类问题不会再发生。供应商也将自己的命运与沃尔玛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沃尔玛根本不需要对供应商进行费时费力的强制性管理。

  [1]刘玉荣.对我国大型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北京经贸,2005,(8).

  [2]孙衍林.零售企业的供应健管理战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25).

  [3]饶菲.供应链管理--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01,(2).

  [4]尹蓓蓓.供应链管理--零售业竞争力的再造[J].江苏企业管理,2004,(5).

  [6]张文治,陈桂生.关于供应链需求管理问题的讨论[J].物流技术,2007,(7).

  [7]詹颖.企业供应链优化与品类管理[J].销售与市场,2010,(6).

  在高等院校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的单一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学生就很难掌握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技能。而且由于教学工作不能得到有效地开展和实施,使得学生不能有效地将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会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师要有效应用教学方法,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这样学生才能全面掌握供应链管理的知识内容。

  供应链管理课程是经济管理中重要的课程,同时也是物流专业的核心内容,尊龙凯时app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任务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引导企业从供应链的角度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并降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预算开支,以此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所牵涉的知识面是很广泛的,包括物流、信息技术等,而且还涉及很多的主体。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也更加综合,不但需要学生能够具备战略化思维的思想观念,而且还能够应用更加高效的方式提供供应链管理质量,以保证正常运作,还要重视整合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要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助于处理相关问题,从而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工作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发展,这也是教师和学生需要重视的问题。而且在具体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中,学生要能够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将教学工作落实到位[1]。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侧重理论的教学管理理念,但是具体内容对于实践应用的要求并不高。这项课程是属于经营管理类型的,其中的一些知识点是学者专家宝贵的研究成果,并且应用了相关的经济学理论进行验证,所以具体的教学内容更加侧重理论,而且教学内容更加地抽象,并且教学学时也受到了一些限制,因此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实施。这就使得很多的教师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只能侧重于理论的教学,所以这就导致了这门课程的理论性更加突出[2]。

  侧重于知识理论的教学使得实践应用显得更加的重要。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进行分析可以得知,教学工作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供应链管理内容的学习,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可以将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等工作进行有效的落实,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如果没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那么学生就无法亲身体会到知识理论的实用性,因此就会影响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会理想。

  同步进行是供应链管理学内容特点的主要体现。供应链管理从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转变为现代经营管理模式,这是信息技术和工业现代化有机结合的一种体现,这能够将最有效的资源进行集中高效地应用,而且这也表现出了供应链管理知识内容同步进行的特点和优势。这门课程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完善的教学机制,但是这也是基于实际应用而进行的。因此要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实际应用作为主要的教学发展方向,要能够符合当下社会发展以及行业要求,这样的教学工作才更加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方式的单一是现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影响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仍旧会影响当前的教学工作,随着新课改标准的实施,先进的教学理念逐渐得到有效的应用。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这样不但会影响教师正常开展教学工作,而且对于学生而言也会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因此没有实施多样化教学方式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

  供应链管理课程是一门比较综合性的课程,包括了采购、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以及销售等方面的知识理论,在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教学内容中出现了重复性。即使教学内容侧重点存在差异,也会导致学生对于供应链管理课程产生错误的认识,学生会认为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和其他的教学内容重复性过高,从而会忽略对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有效学习和掌握,进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造成学生学习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3]。

  由于供应链管理课程所牵涉的专业是比较多的,而且教师和学生不能产生有效的交流。很多学校会实施大班额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很难调节和控制教学进度,而且不能和大部分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互动,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参与性,导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能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懒于思考,懒于学习,不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去,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受到严重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进而影响学生下一步的学习以及在社会中的发展。

  在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了动手实践的机会,教师更加侧重于知识理论的教学以及学生成绩的提高,忽略了对于学生整体素质能力的提升。在对于教学工作的考查上也是以传输知识理论作为主要教学任务,而教师更加注重这方面的教学工作。但是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教学而言,教师也侧重于知识的实用性,而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才可以印证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这和具体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学工作需要将知识理论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但是根据调查分析,现在的教学工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4]。

  教学方式单一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根源就是学生缺少学习积极性,在实际的学习中会产生厌倦感。在学生接收到学习任务以后,部分学生会表现出不重视的态度。所以作为教师要有效改变教学方法,灵活借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喜欢的活动项目或者爱好选择教学素材,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创设有利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进行学习,逐渐对教师的讲课表现出热情和积极性。在这个有利条件下,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以此促进提高教学效率。作为教师要和学生进行积极地沟通和交流,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改变教学质量不理想的局面,而教师可以有效地借助游戏法开展和实施教学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另外还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教学内容和实用价值有效结合的作用和意义。借助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以此来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高等院校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教学知识理论同等对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开展教学工作,进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借助有效的教学案例,并融入教学内容中去,通过对比就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案例,提升对于知识理论和实践应用的认识[5]。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而学生更加重视对于知识理论的学习。虽然对于知识理论有一定的掌握,但是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忽略了对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视,这就使得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理论,但是却不能进行有效的应用,这也是供应链管理教学工作导致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目标,要充分意识到这方面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科学合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以此来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学习或者未来社会中的发展。学生具备了知识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后,就能够更深刻地意识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以及思维能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样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5]。而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进而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和实施,让学生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是教学内容的传递者,需要拥有全面的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能够对行业的发展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对于供应链课程教学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在招录教师的时候应该合理根据教师的教学经历、荣誉证书以及对于行业的认识来进行选择,还要能够对教学工作产生正确的认识,要能够热爱教学工作,因此建设供应链管理教学强大的教师队伍,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而言是很重要的。

  实施教学工作是根据教学管理部门的具体要求来开展和实施的。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学工作,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是很有必要的。当下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机制是受到一定限制的,这就需要以教学导向作为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能够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机制,以此保障教学工作的开展[6]。

  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推进教学工作的发展,是教学工作进行改革的重要体现,而且应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是需要信息化技术来保证实施的。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课件中引入供应链管理的相关应用软件,学生可以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这样学生就能亲身地感受到供应链管理的整个流程,最终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理论更好地应用到模拟操作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整个流程产生深刻的认识[7]。

  供应链管理教学工作和企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是紧密相关的,也是相辅相成的。将学校和企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将双方的优势积极地应用到培养学生中去,并可以共同建设实习基地,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根据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融合在一起,将学校和企业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供应链管理情境。那么学生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中就可以产生良好的体验,而且又能降低新员工实习的预算开支,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来提高学校和企业共同办学的教学质量[8]。

  综上所述,在供应链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积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注重对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以保证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具体的实践应用过程中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实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1]朱文娟.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16-17.

  [4]张静芳,向万里.基于网络平台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问卷分析与思考[J].物流技术,2015(34):283-284.

  [6]汤晓丹.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为例[J].物流科技,2014(10):130-131.

  农产品生产代表农业生产领域,它是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相互交融的特殊再生产方式。相比于工业再生产,农业再生产的风险因素更多,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的培育生成不但具有严谨的系统性也具有诸多不确定性。考虑到农产品种类繁多且与粮食农产品具有替代效应,因此,农产品的市场经济波动也肯定会影响到它的价格波动,进而造成价格风险因素,这也是本文所提出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因素,即农产品供应链的价格风险。作为再生产物质,农产品的价格风险来源于宏观经济变量,它也是造成农产品价格波动系统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来说,来自于宏观的农产品市场金融价格风险主要生成因素主要包括以下4类:

  第一类,即宏观经济因素。它就包括利率、国家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货币供应链以及消费指数等等因素。

  第二类,生产资料价格因素。它就涵盖种子、肥料、饲料、油料等围绕养殖需要所存在的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因素。

  第三类,国内市场及国际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因素。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是时刻变动的,其中粮食价格变动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动,因为二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农产品品种,所以它们彼此之间的价格变化影响因素会很大。

  第四类,自然灾害与疫病。这两种因素对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影响最大,当旱涝灾害或疫病来临时,蔬菜农产品与肉禽农产品都会受到其直接影响。

  首先,要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相互协同效益。农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应该主动提升自身的实体资产使用效率,从成本节约角度来有效增加销售总量目标,形成互补效应。虽然说互补效应是非常具有经济价值的,但也要注意它易于被其它企业所模仿,让企业自身失去核心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应该在农产品供应与流通方面突出隐形资产作用,即发挥本企业独有的资源及技术优势,让其成为企业源源不断的发展源动力,进而让其它企业所无法模仿复制,确保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相互协同效应。

  其次,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满足农产品供求关系,围绕市场探清农产品价格波动现象本质原因,并寻求价格稳定方法尊龙凯时app,避免由于其价格风险过大而对市场供需关系产生危害。因为它一方面会影响到农民及居民生活收入支出,一方面也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所以应该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及物价,确保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经济在社会中地位非常关键,这主要来自于人们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是社会安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据我国农业部及商务部近五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尽管不断经历重大自然灾害、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实际上其价格波动于供求环境在本质上并未发生过多改变,供需量基本维持平衡稳定状态,且略有盈余,如表。

  在我国,农产品是国民日常需求中占比重最大的消费品,也是农民增收的最主要途径。所以有效管理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满足多方需求,稳定社会金融经济整体健康稳定有序运转,促进国家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我国农业部与商务部在过去6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在鲜水产、鲜蛋、鲜奶、粮食方面价格波动变化不大,鲜肉、蔬菜与水果等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而且它们的年增长量趋势也更加明显,呈现典型的价格周期性波动。这不但是因为水果、蔬菜与鲜肉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也因为国民普遍对这3种农产品的需求导致生产性更为突出,以下给出2011年~2015年度我国粮食与鲜肉两种农产品价格波动趋势曲线图,如图。

  如上图中虚线年间的价格波动趋势曲线,它相比于实线部分的鲜肉价格波动更加稳定,没有特别起伏部分,这充分证明了我国鲜肉的供需量变化更加突出,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融资呈现特殊的抵押融资模式,考虑到其订单契约是无法交易的,所以其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需要通过订单金融融资的方式来实现信用贷款目的。考虑到农产品的自利性适应因素诱惑极大,有可能导致经销商违约,造成农产品流通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要巧妙利用农产品现代化电子批发市场,对其进行有效的市场监控融资行为,主要来说本文给出两种金融融资资金封闭流转制度做法。

  首先,可以采用“一单一贷”做法,该做法通过某个订单来实现一次金融机构融资,但它并不能在同一个金融机构或不同金融机构实现两次或以上次数的融资。所以为此应该首先从电子批发市场发出公告,并与其签约合作协议,通过银行来提供订单融资,以便于直接从电子批发市场获取直接信息与融资申请贷前风险评估报告。对现代农产品流通而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相关制度安排是有必要的,即“一单一贷”技术,因为它能够大幅度提升金融机构的贷前风险评估效率,使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波动降低,确保市场农产品价格稳定,降低供应链大风险概率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是“回款锁定”,该做法通过融资者质押订单所涉及的一切农产品,在产品交割以后再获取现金,但现金并非进入融资者所存取交易账户,而是进入只能存入不能提取的保证金账户。这种做法的原因就在于电子批发市场必须用融资者的资金进行金融机构还款付息,然后再将剩余资金汇入融资者交易账户。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保险机制,它能够几乎完全杜绝农产品价格波动趋势的扩大,逐渐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协同风险管理效率。

  农产品供应链与一般独立组织不同,它的内部行政约束手段与制度不够充分,许多契约也不够完备。所以应该根据农产品供应链参与者分散且经营规模小的特点来构建基于不守信惩罚制度的风险管理机制,强制提高交易流通信任制度,确保农产品供应链中各种契约的正确顺利履行。

  从2003年~2015年间的农贸市场价格指数描述统计就可以看出,我国粮食价格的波动方差高达8.34400,而肉类产品的波动方差为8.683346,相比粮食价格波动幅度更剧烈。它们都严重影响了国内农产品的供应链金融稳定运行,最终导致供应链利益分配与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频发。所以,政府目前应该加大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力度,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市场主导角色出现,主动参与农产品生产行业流通交易活动,做好规则制定者与服务者之间的角色转变,同时在制度、税收、财政与信息方面给予农产品供应链以足够、可靠的后盾支持。

  [1]赵辛.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机理与管理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189-191.

  [2]黄寒.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机理探索[J].商业经济研究,2015,(12):30-31.

  [3]谭涛,朱毅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4,(5):24-27.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现今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彻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模式。传统的物流企业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所以,物流应用供应链管理方式就从很大程度上有效的改变了以往物流企业管理中的缺陷,供应链管理影响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否可以取胜,同时供应链也决定着企业的管理效率是否能够得到提升。由此可见,企业之间的竞争如今已经成为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我国物流市场已经成为了买方的市场,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中小型的物流企业与个体运输户,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有许多的生产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配货中心,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恶性的竞争又时常发生,这对物流这一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另一个方面,有许多国际比较大型的物流企业开始急剧的侵占我国物流的市场,他们在设备、资金、人员的配备上都有很大的优势,这又对国内的物流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国内的物流市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供应链的建设与管理,将自身实力的提升和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作为初级阶段企业发展的核心,供应链的管理已经成为物流企业新的核心。物流企业应该通过优化供应链流程使企业的结构变得更加灵活,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对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控制,首先要对原料进行采购,目的是为了能够制作完最终的产品,然后可以利用其它的手段建立起一支广泛的交际网,将产品销售出去,达到让消费者满意的目的,以此同时,还要注意将供应商和零售商这些客户组合成一个功能网络。这个结构的网络并不是供应商和客户最终的信息链,它暂时仅仅只是一条增值链,在这个过程中,物料在供应链上的加工或是运输等程序都会相应得到增值,这样企业就会收获更多的利益,同时也在无形中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延长了生命力。供应链管理在实质上其实是一种集中性的管理方式,它的基本职能就是物料从供应商那里一直到用户处的一种物流计划,也可以说是一种控制手段,同时供应链管理也是信息流和物流同合作关系的用户之间联结关系时进行规划的流程。这其中,就包含了很多方面,有订货、库存、运输等。供应链的管理尤其基本的侧重点,就是它的管理一定要将总的物流成本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同时还要将供应链的有关部门统一管理,让他们能彼此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使供应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采用供应链管理方法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

  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应该是以物流为对象的管理,他是以所有物流活动的一体化管理为整个供应链的。物流供应链的管理目标是根据物流在整个供应链的重要性,降低物流的水平,提高服务的质量,降低库存来决定的。通过供应链中各种资源运作的效率完成供应链的整体目标。这样,就赋予了经营者更大的能力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并且能够对市场的新动态及时做出反应,从而做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供应链有着本身独特的性质,它与传统的物流控制方式或储存运输相比都有明显的优越性。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将供应链看作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传统的分解来看。第二就是要求最终依靠整条供应链来进行战略决策,也就是说对供应链的有关决策要从大局出发,从整体考虑。第三就是供应链的管理对库存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对库存的看法也和以往有很大的差异,姑且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库存并不是最重要的,它只是一种控制平衡度的手段。最后就是供应链管理在实际中要注重规范要求,要将现代化和全球化等多方面标准进行整合,统筹发展。

  无缝连接是能够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和条件。如果物流链不能够无缝连接,需要运输的货物没有在约定的日期送到,顾客的需要就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一些保存性较差的货物会变质,采购货物的质量也会在运输的途中受阻,这就使供应链的合作大打折扣,也会使顾客对物流公司失去信心,最后取消合作。严重的影响企业的信誉。

  怎样才能使生产周期缩短?美国有专业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专业的论述,他提出,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能够有效的使生产产品的周期大大缩短。另外,美国的权威组织也曾对供应链的管理数据进行了认真统计,经过统计的结果显示,通过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能够使订单的周期控制在3~4 d,这样的数据就证明了通过供应链管理能够使时间相对以往减少了30%左右。这是一个完全奇迹般的突破。

  物流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措施,企业不仅能够对客户的需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市场的发展形势也进一步的熟知,同时还能够确定需求量,这就使得企业的供应活动能够超越市场的真正需求。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一定要确保物流的畅通运作,这样的目的是能够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使企业能够尽快的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能够对客户的需求进一步了解。这样也使企业的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知名度,立足于市场。

  以上的各项措施都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企业的信誉度与知名度为前提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从根本上提高自己企业的硬件与软件才可以使企业在竞争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供应链的环境管理对物流的要求逐渐的变高,物流企业要想更好的应对市场的挑战,提高本企业的经营效率,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对供应链进行优化管理,以提高竞争力。

  第三方物流主要是指由供应方与需求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在供应链管理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企业也不断的提高了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层次,需求的内容也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物流企业的现状是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与国际的大型物流企业相差太远,物流的服务仅仅停留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层次上,没有实现从原料的供给到商品最后销售的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距离真正的物流一体化服务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物流企业树立大物流、大流通的思想,积极努力向第三方物流发展。

  物流企业的运作也不能局限在仓储和运输上,这是传统物流的思想,新的供应链管理要求物流企业不能仅仅是提供物流链中一个环节的服务,要努力的扩大服务的范围,积极的扩大新的物流服务与业务,根据物流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扩大业务范围,这样才能实现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愿望。

  作为一个优秀的物流企业来说,要无时无刻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并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提。在物流企业当中,是什么给企业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是什么一直支撑着物流企业的存活?是客户。所以对待物流企业的衣食父母,企业一定要注重服务质量,要做到诚信服务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也是使企业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也就是收费的标准;第二就是物流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态度;最后一个方面就是物流的服务效率。其中,物流的服务效率也就是送货速度的快慢是关键中的关键,能否及时的交货,货物到达以及安全情况和中转的信息等。针对不同的物流消费者的要求提供不同的物流服务,适当的增加有针对性和增值服务也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

  传统物流企业虽然也能够完成客户对物流企业的基本要求,但是那是最低的标准,并没有经过很好的设计和组织,更不存在物流一体化服务的理念,而且传统的物流方式有许多的弊端,通常都不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市场或客户的需求难以实现;运输的线路不合理、批次的安排不合理,物流运输的成本过高;中介的过程太过复杂,中介太多,企业不能在第一时间把握库存的具体数量;与其它的环节中的企业缺乏交流与合作,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等问题。比如,有一批货物要从此地运往彼地,其中要经过很多种的运输方式和多种的物流功能,这就意味着要想完成这次的交易客户就要通过多家的物流公司才能完成这次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并不符合供应链管理的具体要求,因为这些物流的服务并没有完成物流的一体化服务,这样就没有办法缩短到达的时间,降低成本,也就不能做到让客户真正的满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顾客的需要已经成为了物流市场的主体,顾客的需要成为物流公司确定企业目标与前进方向的重要依据,能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是顾客是否选择这家物流企业关键所在。因此,目前物流的市场出现了这样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许多的物流企业拿不到订单,另一方面,一些物流的客户找不到理想的物流公司。因此,为了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物理企业就应该制定供应链管理的合理的制度,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以客户的最终需要为中心,注重增加用户满意程度,实现订单、配送、仓储、采购的一体化,从而使本企业真正的达到顾客满意。

  供应链的管理要想更好的发展就要高度的依赖于大量的信息、数据的采集,以及及时的处理和更新。从一定的程度上讲,供应链的管理已经逐渐的转化为物理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物流企业与供应链的中间企业之间要通过信息的沟通互通有无,要想进行信息的沟通就要对各个物流企业的内部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而这种数据存在于不同的信息平台之中,给信息的整合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因此,供应链的管理就要面向市场,面向客户,安全可靠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可以使物流的企业与客户之间更好地沟通。优秀的物流交流平台,可以使选择过本企业的客户在第二次进入企业的系统使更快的进行身份的识别和更快的提出自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增值的服务。更重要的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使整个物流行业互通有无,更好地进行信息的交流,形成以客户为主要核心的服务导向。

  从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综合考虑经营的目标、组织的构建、管理体制和员工的素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是保证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可以选择的方法主要有管理制度、运输的方法策略、有效的客户响应的流通模式、配送资源和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①推行并不断的改进“为销售而生产”的经营管理模式,并最大限度的缩减企业的库存与运输途中的中转环节,并及时的掌握市场的需求信息,按需求换任务,以信息换库存。

  ②再造自我销售模式。逐步的实现在线销售、实时销售,现今的社会科技飞速的发展,仅仅利用传统的模式宣传自己的企业与产品已经不能够在信息社会发挥作用了,所以物流企业必须利用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技术宣传自己的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以达到企业的最终发展的目的。

  ③以经营模式的转化为契机。现代的发展模式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这也是一次机遇,可以利用这次契机对企业进行管理模式上的优化和改革,更好地巩固供应链管理的成效。

  物流企业建立完善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可以为市场与顾客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快速的提高个性化服务,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整合供应链使其顺畅的连接,提高市场效率与竞争力,更快的把企业做大做强。

  供应链管理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2005年1月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正式更名为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CS CMP-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时代来临标志,供应链管理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专业人士所了解并应用。为了适应这一全新管理思想对社会人才的需求,国内高校包括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纷纷开设了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管理等方面的课程。然而,由于课程开设较晚,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基础条件有限,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该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的培养模式,阐述了在本专业开设供应链及物流管理课程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课程以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实现原理、功能构成、解决方案及应用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应用型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能够结合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研究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与运作,合理、有效地组织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活动,通过反馈的信息流、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素质,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理论,具备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新的理念、新的视点对供应链管理进行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课程内容的组织策略采用“认识运用评价构建”的技术路线,从了解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深化,最终达到灵活应用的水平。

  (1)认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了解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构成,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对企业经营及,国民经济的影响。充分认识到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企业特别是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供应链管理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理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运输及配送管理、订单与客户关系管理、生产物流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的组织方式与控制策略。进一步了解一体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以及构建供应链管理的艰巨性。

  (3)供应链管理评价。分析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供应链环境下的多赢机制与价格策略,供应链绩效报告等。

  (4)构建企业供应链系统。在Internet环境下,探讨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利用软件开发技术及其他信息技术构建企业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系统。

  (1)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案例分析、互动游戏、角色扮演、模拟实训、实地调查、企业供应链调研与策划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社会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2)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交互式、讨论式、启发式、案例讨论、模拟仿真等教学手段,逐步建立及完善校内网络课程学习网站,包括课程资源、在线实训、在线交流和在线测试等栏目,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源。

  该课程在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教学中,除了运用上述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特色,继续深化教学体系改革。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类高等工科院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过程中,一直把培养学生掌握企业信息化知识,掌握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与开发作为计算机技术、数据优化与融合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交叉融合的方法之一。为此,2007年秋,在校教改基金的扶持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进行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教学实践平台研发”的项目建设,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教研室老师及信管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教学实践平台,系统使用Microsoft公司的SQLserver 2000和Borland公司的JBuilder 2006 Enter-prise等开发工具,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系统实现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订单管理、分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仓储管理、运输及配送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等系统功能。

  供应链及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有效地丰富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精讲、演示、提问、提示、研讨、评析”相衔接的新课堂教学体系。精讲就是简要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背景,明确提出培养训练要求;演示是教师不但要向学生剖析系统实现的基本思路及技术要点,还要向学生演示关键步骤和环节;提问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接近、发现、解决问题;提示是结合在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要给予同学必要的提示;研讨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及时收集共同性的问题并讨论,以达到总结和强化的目的;评析是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恰当的、有效的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