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新闻

畅谈“双提升” 共塑新质生cq9电子产力丨朗新集团董事长徐长军:聚焦“能源数字化+能源互联网”双轮驱动发展战略 夯实投资者回报基础

2024-03-1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近日,深交所正式启动“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行动旨在从增强聚焦主业意识等四大方面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落实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着力引导上市公司强化投资者回报意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优质深市公司积极响应、此发彼应。为进一步向市场直观、深入解读深市公司双提升方案,展现深市公司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成效,证券时报推出《畅谈“双提升” 共塑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

  一直以来,创业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打造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一批聚焦主业、坚守创新、业绩优良的新质生产力标杆企业不断涌现。

  创业板公司朗新集团作为行业领先的能源互联网平台型企业,长期深耕电力能源消费领域,聚焦“能源数字化+能源互联网”双轮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构建城市、产业、生活中的能源场景,持续提供互联网化的能源服务,以B2B2C的模式助力政府和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赋能产业升级,创造新价值、分享新价值。

  为进一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增强投资者获得感,朗新集团董事长徐长军在近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朗新集团一直高度重视技术研发与业务创新,将技术、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进行业务升级和价值提升。公司将持续做厚、做深、做宽公司业务价值,提升持续盈利能力,夯实投资者回报的基础。

  证券时报:请问您如何看待上市公司质量与投资价值之间的关系?请结合您多年来的经营管理实践,介绍公司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方面的先进做法及有益经验?

  徐长军: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其财务状况、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透明度及持续盈利能力等各方面表现都会影响公司质量,公司质量是投资价值的基石;现代化企业的持续发展,资本要素是重要一环,投资价值高的公司能够更好地借助资本市场助力业务经营持续发展壮大,增强公司盈利能力,进而提升公司质量。二者相互促进,实现企业与投资者的价值双升。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首先要聚焦主业、保证公司持续的业绩增长。朗新集团是领先的能源科技企业,长期深耕电力能源消费领域,聚焦能源数字化、能源互联网双轮战略,随着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开展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司将持续拓展能源数字化业务规模、构建更丰富的能源互联网服务场景,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要坚持创新引领。朗新集团一直高cq9电子度重视技术研发与业务创新,将技术、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从软件到平台,从服务到运营,既提升终端用户体验,又成就场景合作伙伴,坚定不移地进行业务升级和价值提升,从而保证公司长期的技术和业务领先性、持续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要加强公司治理cq9电子。朗新集团不断夯实公司治理基础,持续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的治理机制。引导中小股东积极参加股东cq9电子大会,为其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创造便利,增强中小股东的获得感。通过不断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风险管理,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实现公司发展的良性循环,为股东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证券时报:请您简要谈一谈对“以投资者为本”的认识或评价,并介绍公司如何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理念?

  徐长军:“以投资者为本” 体现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本质关系,也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上市公司的价值提升,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回购注销股份等方式回馈投资者,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市场投资文化,也有助于上市公司价值在资本市场的合理体现。

  “以投资者为本”首先要体现在公司的价值提升上,作为长期深耕能源行业的科技企业,我们充分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物联网等技术和平台运营模式,赋能能源产业,公司将通过持续的技术、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做厚、做深、做宽公司业务价值,提升持续盈利能力,夯实投资者回报的基础。

  “以投资者为本”要关心投资者的关切,不断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在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信息披露的实用性、针对性与关键性,积极与投资者保持沟通,增强股东对公司的认同与信心,共同促进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

  “以投资者为本”要重视对股东的投资回报,制定公司股东回报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并听取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意见。朗新集团近3年累计现金分红约3.31亿元,约占其间累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6.00%,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占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73.84%;今后公司将持续通过加强现金分红等举措不断提升投资者回报。

  “以投资者为本”要展示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增强投资者信任。朗新集团于2023年8月9日、8月25日分别召开了第四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与202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回购公司股份用于股份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的议案》。截至2023年10月30日,公司通过股票回购专用账户以集中竞价的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数量1114.70万股,占总股本1.02%,使用资金总额约2.29亿元,回购方案已实施完毕,目前正在履行回购股份的注销程序。

  证券时报:公司近日发布双提升行动方案,请您向广大中小投资者再介绍下公司双提升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及特色举措,并展开谈一谈其中的一两项举措?

  徐长军:公司本次的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聚焦能源行业,助力低碳转型;二、坚持创新引领,提升价值创造;三、提升信披质量,强化股东沟通;四、夯实治理cq9电子基础,强化规范运作;五、以投资者为本,深化回报意识。

  能源数字化和能源互联网是朗新集团的业务主航道,公司将抓住电力市场改革、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cq9电子设与运营、“车能路云”、微电网虚拟电厂发展、零碳低碳园区、城市能碳大脑等重要机遇,锐意创新,引领发展,创造佳绩。

  公司一直高度重视技术研发与业务创新,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近年来均在10%以上,在行业领域内取得了超过1000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在能源数字化领域,公司深度参与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围绕行业发展重点,完成了物联采集平台、负荷管理平台、营销大数据等方向的重点项目研发与落地实践,支撑多个省份开展能源大数据创新应用;在能源互联网领域,朗新集团是通过创新最早开展家庭能源互联网缴费服务、分布式光伏云平台服务、电动汽车聚合充电服务的公司之一,“新电途”已成为国内领先的聚合充电服务平台。

  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加快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支撑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公司正在积极参与“车能路云”项目建设,以国内领先的“新电途”聚合充电平台为抓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和新能源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助力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的建设与运营,实现更加智能、绿色、安全和高效的出行方式,“车能路云”的核心是交通行业与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这将为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提升空间。从软件到平台,从服务到运营,从能源科技到科技能源,朗新集团将坚定不移地进行业务升级和价值提升,从而保证公司长期的业务和技术的领先性、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

  证券时报:展望未来,请您谈一谈公司及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从中短期看,对2024年的市场机会有何判断及布局?

  徐长军:朗新集团聚焦的电力能源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国家坚定不移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这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活力与创新动能,电力能源和数字技术的不断融合,将显著地提升能源效率。电动汽车、交能融合等一系列全新的用电负荷与电能消费场景不断涌现cq9电子,虚拟电厂发展如火如荼,所有这些微小而深刻的变化,使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力能源领域,必将重现过去30年来信息通信与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和繁荣共生的进程,催生出同样新的、巨大的产业变革和商业机遇!

  朗新是领先的能源科技企业,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不断深化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2022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2023年5月,发改委发布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又发布了《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快。

  以市场化为前提、数字化为基础、场景化为手段,朗新集团聚焦能源数字化、能源互联网双轮战略,致力于让能源供给更高效、让能源运营更智能、让能源消费更绿色,2024年电力能源、交能融合等产业的投资规模将持续增长,为朗新集团等能源科技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证券时报:您怎么理解新质生产力,您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什么?公司在这方面有哪些实践?

  徐长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朗新集团深耕能源行业、坚持创新引领投资,将技术、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从软件到平台,从服务到运营,从能源科技到科技能源,赋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持续践行让能源供给更高效、让能源运营更智能、让能源消费更绿色的经营理念,体现了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典型特征。

  证券时报:为进一步体现公司特色与亮点,您还有其他什么话想对广大中小投资者说?

  徐长军:感谢长期以来广大投资者对朗新集团的关注与支持。公司已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2023年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60000万元~63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68%~22.5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52200万元~547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84%~37.11%,财务指标呈稳步提升、延续增长的态势。

  未来,公司将持续提升对股东的投资回报,在符合利润分配规则、公司经营现状以及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通过加强现金分红等举措与投资者共享长期的发展成果。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搜索